• <object id="6gcuz"><strong id="6gcuz"></strong></object>
      1. <td id="6gcuz"><option id="6gcuz"></option></td>
        <table id="6gcuz"></table>
        花雨首頁 > 奇幻俠情 > 杳渺迷殤
        杳渺迷殤  小說作者:代平
        作者有話要說:
        1/1

        第150章 魂系西山

           上官伯達回到了宮里,成朱棣令他晝夜陪護著常寧,上官至死不從,朱棣一氣之下,將他強行鎖進了瑞祥閣。常寧見到了畫師,興高采烈地跑到了他的身邊,她一邊吻著上官,一邊哭訴道:“畫師啊,畫師,可知道我常寧有多么地想你?上官將她推開,輕聲地說道:“常寧公主的駙馬爺,不是沫晰的嗎?”“不記得了,在常寧的記憶里只有畫師!鄙瞎僖宦,傻傻地呆立在房門口,任憑常寧怎樣地親昵。

           咸寧被小桌子一說,確實還有些心動,想想與畫師一起的歲月,不禁心潮起伏,難以抑制。她不由自主地走到了瑞祥閣,欲勸阻畫師和常寧妹妹……

           可咸寧憑什么破壞兩人的好事?那畫師是為了治病,是按照父皇的意旨行事,咸寧啊,咸寧,可不要醋勁太大,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

           王貴妃見到了咸寧,連忙上前招呼:“咸寧公主心善、懂事,對妹妹特別地關心,處處都為常寧著想!薄澳睦?哪里?這是智明應該做的!辟F妃知道上官和咸寧過去的那些事情,她故意拉扯了一下咸寧的裳角,說:“到了‘瑞祥閣’就行,過后我會告訴他(她)們的,這下兩人正鬧得歡哩!

           咸寧的耳朵“轟”了一下,她連忙退縮了幾步,說:“咸寧只是擔心著妹妹的病情,常寧的病好了,咸寧就放心了!闭f完,幾乎是小跑似地回到了駙馬府。

           剖肝泣血之悲、柔腸寸斷之痛,咸寧,你怎么會這樣?小桌子見主人傷痛不已,嘵然三分,他對著咸寧低聲言語:“這能怪誰?誰也沒有錯,只是公主,沒有把握住機會而已,若畫師和常寧如同貴妃所說,那公主與他就再也沒機會了!薄爸灰幍纳眢w健康,咸寧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毙∽雷与m然是個太監,但是,他對男女之間的那些事情,還知道了不少,他是真心希望咸寧能夠得到畫師內心的愛慕和體膚的滋潤。

           待常寧睡著后,上官連忙走了出來,貴妃上前招呼,上官低頭無語,慌忙跑進了姚府。

           “父親,這怎么行?孩兒成什么了?是孌童嗎?上官可是宮廷的畫師、三品文官!币V孝聽后,長長地嘆了口氣,說:“要怪就怪義父,不該叫孩兒打常寧,咒沫晰,結果呢?沫晰是忘記了,卻離不開孩兒,這該如何是好?”“義父不要過分地自責,這就是命,孩兒命該如此!币V孝十分歉疚地說:“孩兒是為了義父,才弄成這樣!

           “誰知道這個病會轉來轉去?”上官安慰著謀士。

           “這樣吧,皇命不可違,孩兒須幫助常寧度過難關!鄙瞎贀u頭,說:“名不正,言不順,常寧是有丈夫的公主!薄澳怯衷趺礃?孩兒是奉旨行事!鄙瞎倏粗x父,認認真真地說道:“孩兒不能這樣做,否則,對不起小英、玉琴和牡丹!

           上官每日都陪護著常寧,直至永樂六年(1408年三月)常寧去世,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朱棣逝去了皇后和常寧公主,他知道常寧的去世,是因為上官和沐昕的抗旨不遵。

           對沐昕朱棣無能為力,他心怵沐府的三十萬大軍,只好將氣撒到了上官的頭上。

           而失去了女兒的王貴妃,整日都是悲愁垂涕、傷心欲絕,朱棣一氣之下,將上官伯達打入死牢。

           為了義子上官伯達,姚廣孝、咸寧不斷地向皇帝奏疏,尤其在玄子仙道的幫助之下,朱棣最終應許上官返鄉,消去他宮廷畫師的職務和從三品文官的待遇。

           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長陵地下玄宮落成,朱棣將皇后的官槨從南京運至北京,葬于長陵。自永樂五年皇后去世時至永樂十一年下葬長陵,這期間,徐氏的棺槨一直被置于南京慈寧宮內未葬,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在明朝,皇后先于皇帝入葬陵寢的為數不多,這對徐皇后來說肯定是一種榮譽和恩典。

           徐皇后陪葬了諸多的物件和大器,而在棺槨的兩頭,還跪著那謀害皇后的麗妃和樸恩俊。這無疑就是封建社****的最為殘酷的刑罰之一。

           麗妃本想復國,不料卻落得了如此的下場,剛開始沒有證據表面麗妃參與謀害徐皇后,而在獄中的樸太醫見雪麗皇后無望,復國無門,轉而開始揭發麗妃就是害死徐皇后的主謀。希望自己能在地獄里和雪麗續那人間未完了的情趣。

           自從常寧去世之后,姚廣孝就再也沒有得到朱棣的信任和恩寵,隨后他返回到普濟寺與溥洽一起吃齋念經,阿彌陀佛。1418年的冬天,二人同時仙鶴在普濟寺的佛壇之上,眾僧得訊,念經超度。朱棣厚葬姚廣孝,明宣德皇帝朱瞻基還專門為姚廣孝建立了墓塔,肯定他為大明皇朝所做的貢獻。

           謀士死后,朱棣將他的朋友袁珙召到自己的身邊,學生劉清也升為正三品文官——禮部侍郎。

           麗妃至死也沒有供出王貴妃,1420年她隨朱棣來到北京,兩人的感情要勝過年輕。

           寶慶公主后來嫁給了鎮守金川門的千戶侯趙輝,趙輝縱情聲色,讓寶慶吃盡了苦頭,于宣德八年(1433年)含恨離世。

           女兒死后不久,張玄妙飽受皇室長輩們的欺凌,沒過多久便在頤養殿自縊而亡。

           咸寧與宋瑛生有一子宋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進封咸寧長公主。正統二年(1437年),加封咸寧大長公主。正統五年六月己亥(1440年7月27日),公主逝世,享年五十六歲。

           正統十四年(1449年),宋瑛在陽和抵御瓦剌元帥也先軍隊,不幸戰死。宋瑛死后,她的丫鬟秦香秀也隨即沖撞主人的棺槨,隨他而去。

           而建文帝君臣離開長州龜山普濟寺后,就一直待在了貴州的白云山,王升和師妹徐貞陽見惠帝不想光復建文王朝,只想著已逝的紅顏知己朱茵堂妹,便與小桃紅一起來到了山東濱州蒲臺和青州卸石棚寨的白蓮教人一起舉事,準備起義。

           少監王鉞和皇后馬恩惠從普濟寺來到白云山不久,二人就離開了人世,沈線陽見丈夫吳言信始終忘不了自己的發妻李芍紅和黃少萍,又不舍得離開自己的結拜兄弟朱允炆,她便一氣之下來到了山東濱州找師傅。

           在沈線陽和師傅徐貞陽及師伯王升的幫助下,吳大輝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于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推舉被官府害死的唐生明之女唐賽兒為佛母,吳大輝、王升為教主,在青州卸石棚寨揭竿起義。唐賽兒起事后全殲了前來圍攻的朝廷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朝廷派出京師精兵,由安遠候總兵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統領,前來征討。明軍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山寨,唐賽兒假作投降,乘機夜襲官軍。明軍大亂,劉忠戰死。唐賽兒突圍而出。唐的部眾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圍安邱。唐賽兒部最后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王升、吳大輝、徐貞陽、沈線陽、小桃紅皆死于戰場,但唐賽兒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蹤。朱棣曾讓南京畫院的院長李朗以山東人的名義去勸說佛母唐賽兒,可李朗還未到山東,就生病猝死,朱棣只好派兵鎮壓。

           1424年7月18日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熾即位,即位不到一年的他就猝死在宮內欽安殿。死后被謚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仁宗即位后,高煦曾經蠢蠢欲動,但仁宗在位的時間不長,不到一年,即駕崩。仁宗崩,太子朱瞻基由北京回南京奔喪,高煦謀于途中劫殺瞻基,未果,陰謀泄露,高煦廢,禁錮南京。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宣宗念叔侄之情,前往禁錮高煦之所探望,高煦由獄中奔出,欲扼死瞻基,被侍衛拿下,高煦數次掙脫,欲再殺瞻基,瞻基忍無可忍,命人用銅缸蓋住了高煦,于缸上點火將其燒死。因朱高燧也參與了謀殺,故被關進大牢。

           且說,上官回鄉后,被義父黃明院長聘去書院當上了教書先生,上官家喜添了四男三女,但他始終都想念著遠在海外的方玉琴,愿得一心,白頭不相離,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窮盡。玉琴,什么時候可以回到上官的身邊?

           此后的上官伯達除了講學之外就是寫字、作畫。1424年、六月的一天,上官突然暈倒在書院的講桌上,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九歲。

           上官死后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仁宗皇帝就讓方家平了反,方玉琴在上官的墓地上,哭得死去活來,一旁的鄭和也流下了悲憷、痛心的淚水。

           玉琴留下了一對兒女,她相認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廖小英后便與鄭和海外遠洋,那失去了丈夫的玉琴和失去了兄弟的鄭和,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大明朝廷。

           朱允炆在吳言信的相陪下,在云南白龍庵和貴州白云寺當了四十多年的“應文”和尚。

          建文帝白龍庵題的詩: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閱罷磬懶敲,笑看黃屋寄曇標。

           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娑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烏早晚朝。

          建文帝白云寺題的詩: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華發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云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愁。

           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黔國公沐晟與兩個弟弟始終保護保護著建文皇帝,而白云山的梅姓人家,他們按照祖輩梅思祖、梅遵祖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生前協議,皆盡心盡力地保護惠帝。

           之后建文帝得到了朱棣曾孫——明英宗朱祁鎮的諒解,被安排居住在宮中與被英宗剛接來的,因長期幽禁于中都(鳳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的兒子朱文圭一起生活。

           明英宗復辟后,惠帝朱允炆逝世,因考慮到皇家顏面,朱祁鎮只好將其安葬西山。



        1/1
        上一章  
         | 回書錄 | 
        作者有話要說:

        小提示:使用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瀏覽章節。
        推薦作品
        花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熱門言情小說、青春小說、臺灣小說、女生小說、校園小說在線閱讀,花雨言情致力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最好看的言情小說。
        Copyright 2007-2008 Powered by www.capirotorecords.com,花雨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電話:020-85636686 傳真:020-85636460 E-Mail:webmaster@inbook.net
        業務合作QQ:1023967 購書咨詢QQ:415538485 投稿咨詢QQ:330958923 1139493395 529554673
        粵ICP備10222424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80014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516號